秋馬鈴薯生育期所處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條件與春馬鈴薯有很大的不同,因而適于春播的品種不一定適于秋播。今天我們講解一下秋馬鈴薯稻田免耕稻草覆蓋栽培技術,供參考!
1. 種薯消毒、切塊
為確保種薯不感病,可進行種薯消毒處理,特別是從外地調進的種薯。一般用40%的福爾馬林1份加水200份,噴灑種薯表面,或浸種5分鐘后,用薄膜覆蓋悶種2小時,再薄攤晾干。
若單薯重在50克以上方可切薯播種,但在切塊時易感染病菌,常造成播后田間成片爛種或出苗后陸續(xù)死苗。因此切塊刀具必須消毒,可以用酒精擦洗消毒或用火燒。
2. 及時排濕,規(guī)范作廂
水稻散籽后及時開溝,放干田水,收獲時齊泥割稻樁,稻草集中堆放,不需曬干;收獲后依田排水方向拉線開溝作廂,廂寬3~4米,廂溝寬26厘米,深26~30厘米;開好斷溝,斷溝寬30~40厘米,深30~40厘米,做到溝溝相通排水暢通。
3. 搶時早播
一般說來秋馬鈴薯從立秋至白露都可播種,但是在這個范圍內播種越早,產量越高,故應搶時早播。水稻收后,搶時劃線理溝,開溝整形,及時催芽播種,最佳播期9月5~15日左右。種薯選用本地高山春馬鈴薯早熟種。
4. 免耕播種,合理密植
水稻收后,不耕田,實行免耕栽培,但必須理好溝,溝內泥土提到廂面。整細整平。略呈瓦背形。
秋馬鈴薯生育期短,株體小,生長量比春馬鈴薯小,故應適當加大密度確保單產;同時適當加大密度后,可使莖葉較早覆蓋地面,有利前期降溫保濕,中后期保溫好,對塊莖膨大有利。
種植規(guī)格一般掌握從邊溝起按(66十33)厘米×23厘米規(guī)格種植兩個雙行,秋馬鈴薯,播種時用手將種薯輕按在地表上,使種薯與土壤緊密接觸,并用堆渣肥蓋種。
5. 施足底肥
秋馬鈴薯不宜過重施肥,一般以腐熟有機肥為主,每畝渣廄肥1500~2000千克,配施復合肥40~50千克。混合均勻施于兩行馬鈴薯之間,注意不與種子相接觸,再每畝用豬糞水500~1000千克,潑施稻草上。